盛夏七月,西京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2025 年暑假实习工作正有序推进,各专业学生分批次走进企业、实验室与科研一线,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提升工程素养。截至 7 月 7 日,学院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 6 大专业近 500 名学生已全面开启实习实践,覆盖 40 余家校企合作单位,实习类型涵盖毕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多元形态,构建起 "理论 - 实践 - 创新" 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校企协同构建实践平台,应用化学专业开启双线实习模式
6 月 30 日,应用化学专业 22 级 64 名学生率先踏上毕业实习征程,分赴山东盛华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长沙潇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40 余家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岗位实践。学生将深度参与化工生产流程优化、检测技术研发等真实项目,在反应釜操作、色谱分析等实验中强化技能。7 月 2 日,23 级 75 名学子则前往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认知实习,通过流体输送仿真、精馏塔操作实训及安全急救演练等模块,在虚实结合中构建专业认知框架。专业负责人表示,双线实习模式既满足毕业年级就业衔接需求,又为低年级学生埋下职业发展的种子。


电子信息类专业多维发力,沉浸式体验产业前沿
7 月 3 日成为实习启动高峰日:87 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24 级学生在姬翔、姜杰两位教师带领下,走进陕西子竹实业有限公司,通过 SMT 生产线观摩、嵌入式系统开发演示,直观感受 5G 通信与智能硬件的技术魅力;人工智能专业 22 级毕业实习在工程舫 O-C18 实验室启动,于长青教授强调 "校内科研 + 校外项目" 双轨制要求,学生将完成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同专业 23 级学生则在西京学院工程舫开启由西安粤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指导的认知实习,在 AI 视觉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进行场景化学习。



自动化与机器人工程专业同步奏响实践强音:自动化 22 级学生聚焦 "智能家居" 主题,在西安粤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指导下,完成从传感器调试到全屋智能系统搭建的全流程项目实践;机器人工程 22 级毕业实习以 "双融合" 为原则,通过工业机器人编程实训与企业技改项目结合,助力学生突破理论实践转化瓶颈;23 级学生则通过 "设计方案研讨 + 产线实地观摩" 双阶段模式,在协作机器人运维、智能仓储系统调试中深化工程认知。



新能源材料专业锚定产业高地,航天科技拓宽专业视野
7 月 7 日,76 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赴西安航天三沃化学有限公司开展特色实习。在企业展厅,学生系统了解高温密封材料、航天涂层等产品在运载火箭、卫星制造中的应用;生产车间实地观摩环节,重点学习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控制与设备智能监控技术;阎良航空科技馆的研学活动则通过航空材料发展史展陈,直观呈现高性能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战略价值。带队教师表示,此次实习将材料科学基础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创新使命感。

据电子信息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介绍,本次暑假实习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校企合作深度升级,40 余家合作单位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 65%,提供涵盖研发、生产、检测全链条的实践岗位;二是实习方案精准化设计,根据年级差异设置认知型、技能型、综合型三级实习目标;三是过程管理智能化,通过实习管理平台实现考勤、日志、成果的全流程数字化追踪。接下来,学院将持续跟进实习成效,推动校企在课程开发、项目攻关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培养 "懂理论、精技术、善创新" 的复合型人才筑牢实践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