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经过为期半年的精心筹备、广泛征集以及专业评审,首届全国智慧课程创新大赛顺利圆满结束。本次大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全国70余所高校的教务处、教务部、本科生院与智慧树网联合主办。赛事共接收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400所院校教师及教学团队提交的1500余份参赛材料。经过初赛与复赛两轮激烈竞争,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团队的辛督强、张建祥、王倩教师荣获全国一等奖,这彰显了我校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显著成效。

图1 获奖证书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紧密契合本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围绕“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合“匠心精神 + 艺术素养”的培养特色,基于物理学科的原创性特征以及实验课程求真务实的教学属性,系统地构建了物理实验智慧课程建设方案,打造了“一库一平台多模块”深度融合的智能教学生态。课程对多元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重构,这些资源涵盖 99 个微课视频、34 个 PPT 课件、236 道测试题目、97 个工程案例、48 个思政案例以及 83 篇科技论文,并以 49 个核心知识点为脉络,开展标签化、体系化整合,形成可动态更新的智慧资源库。

图2 智慧课程门户页及关联的虚拟仿真平台界面

图3 树状知识图谱、能力图谱、问题图谱
课程构建了以“三图联动 + AI 赋能”为特征的智慧课程新范式,形成了“趣·探·炼·创”四环联动的教学模式,同时建立了“五维测评 + AI 辅助”的智慧评价体系,全方位推动实验教学质量提升与升级。

图4 基于智慧课程的“趣·探·炼·创”四环联动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实验团队将在大赛中形成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融入日常教学工作,持续提升实验课程的质量。截至2025年8月底,该课程累计使用人数达265人,产生互动2772次,浏览量达14661次。AI学伴累计响应学生提问超过300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能得到显著提升。课前预习率从不足50%提升至95%以上;虚拟仿真平台累计服务学生超过6500人次,人均训练时长增长了150%。课后主动参与创新项目与竞赛的学生数量增长至原来的八倍,学生学习投入时间平均每周增至5小时。

图5 智慧课程运行使用情况及AI助教使用及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