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更是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指挥棒”。为扎实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回头看”迎检工作,电子信息学院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评估指标为标尺,聚焦学风建设“痛点”“难点”与“亮点”,构建“严规范筑根基、强内涵提质量、促协同聚合力”的三维工作体系,开展系列靶向性学风建设行动,将优良学风内化为人才培养的“精神基因”,外化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显性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锚定质量核心,厚植“严谨务实”的学风底色
学风是治学精神的集中体现,质量是学风建设的核心要义。学院坚持将“质量意识”贯穿学风建设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质量文化传播矩阵,让“追求卓越”成为师生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
在氛围营造上,学院整合板报、宣传栏、一站式学生社区等线下阵地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打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月”专题宣传,通过发布倡议书、解读评估政策、展示学风成果等形式,让质量理念浸润人心。在内涵深化上,紧扣“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搭建“学科讲座+朋辈分享”双平台——邀请行业专家解析技术前沿,组织国奖获得者分享学习方法,开展“知行合一强学风”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明晰学习目标。同时,通过“院长接待日”“班主任座谈会”等常态化沟通机制,畅通师生交流渠道,精准回应学生在学习规划、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将质量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班级板报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月宣传海报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月倡议书、专项活动


一站式社区宣传 (荣誉榜)

学情分析主题班会

学风建设主题班会

院长接待日

“朋辈引航,赓续前行”互助活动

机器人社团竞赛宣讲

班主任座谈会
二、聚焦习惯养成,夯实“自律自强”的成长根基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风建设的“压舱石”,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助推器”。学院严格落实《西京学院学风建设行动计划》要求,以“三个天天”为核心,聚焦“早到十分钟”“前三排就座率”“室外晨读”等关键环节,构建“引导+监督+激励”的习惯养成体系,让自律成为学生的行为自觉。
在引导层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开设“学风第一课”,用优秀学长案例诠释习惯的重要性;在监督层面,建立“辅导员+学生干部”联动检查机制,每日对课堂出勤、座位情况、晨读效果进行量化统计,形成《学风建设周报》,对问题突出班级及时约谈整改;在激励层面,开展“晨读之星”评选,将习惯养成情况与评优评先挂钩,让“比自律、比学风”成为班级常态。此外,通过组织英语早读、单词竞赛等特色活动,将习惯养成与学业提升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坚持中收获成长,在自律中夯实基础。


每日对班级前三排入座、早到十分钟、英语早读情况进行检查


英语早读、单词竞赛


室外晨读




新生入学教育
三、强化师生协同,构建“教学相长”的育人共同体
学风建设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师生“双向奔赴”。学院打破“教”与“学”的壁垒,以“师生互动”为纽带,构建“需求导向、精准对接、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让教师的“教”更贴合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更契合发展的“需”。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发展与学习方法”系列座谈会,邀请自动化、应用化学等专业教师解析学科前景、指导学习规划;针对学生在竞赛、考级中的共性需求,开设化工设计大赛宣讲、英语四级强化班、学业帮扶辅导课程,实现“精准滴灌”;通过“多元化考核座谈会”“学业警示教育大会”等活动,既传递“严管厚爱”的育人理念,又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推动教学方法优化与学习效果提升同频共振。这种“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风建设从“学院要求”转变为“师生共识”。

化工设计大赛宣讲

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前景和大学学习方法分析

自动化专业竞赛讲座及学风建设座谈会

多元化考核座谈会

学业警示教育大会

英语四级强化班




学业帮扶及辅导课程安排
四、丰富载体创新,激活“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
学风建设既要“抓基础”,更要“搭平台”。学院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色,以“数智赋能”为抓手,设计多元化活动载体,将学风建设与专业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培养深度融合,让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学院打造“学科竞赛+文化活动+成果展示”三维活动体系:“英语角”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优秀作业展评”树立学习标杆,“晒证书”活动激发成就感;创新开展“数智赋能・成长有AI”系列活动,通过AI学情分析精准定位学习短板,借助AI晚点名班会强化纪律意识;举办竞赛双选会、竞赛成果展,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比拼中提升能力。学生社团的积极参与更让学风建设充满活力,形成“人人愿参与、人人有收获”的良好局面。




“英语角”活动




各班级晒证书活动

优秀作业展评

学风建设辩论赛


竞赛双选会


竞赛成果展示




AI学情分析、AI晚点名班会
五、彰显榜样力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榜样是无声的引导,典型是鲜活的教材。学院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通过选树先进、分享经验、传承精神,让榜样力量渗透到学风建设的每个角落,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学风建设格局。
学院精心打造“榜样的力量”系列品牌活动:评选表彰“晨读之星”“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让身边榜样可感可学;组织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开展经验分享会,通过“星火微访谈——唠唠国奖那些事”等栏目,用真实故事传递奋斗精神;将学风建设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开展“星火微党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活动,让学生在红色精神滋养中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学习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这种“榜样引领+精神传承”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学榜样、赶先进、齐进步”的浓厚学风。


榜样的力量


晨读之星表彰


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

星火微访谈-唠唠国奖那些事

星火微党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六、总结与展望:构建长效机制,让优良学风成为育人底色
此次以审核评估为契机的学风建设专项行动,是学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与“升级”。通过系列举措,学生的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自律习惯逐步养成,实践能力持续提升,学院成功营造出“人人讲学习、人人重学习、人人爱学习”的优良学风,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学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未来,学院将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深化内涵建设,将“匠心精神+艺术素养”培养特色与电子信息领域人才需求深度融合,让学风建设始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完善闭环管理,优化“监督—反馈—改进”机制,将日常检查、师生评价、成果导向纳入长效管理体系,杜绝“运动式”建设;三是创新育人载体,借助数智化手段拓展学风建设维度,让优良学风从“阶段性成果”转变为“常态化底色”。
电子信息学院将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持续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电子信息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