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六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落下帷幕,我校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出色的团队协作,在这场全球高校学子云集的赛事中脱颖而出,斩获多项殊荣,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属于西京学院校级A类重点竞赛项目,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举办,自2019年起已连续举办多届,吸引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所高校的选手参与,累计参赛队伍达14700支,在2023年3月更是跻身“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成为全国性学科竞赛,权威性与影响力十足。本届大赛自9月启动后,吸引了全国376所高校、3167支参赛团队踊跃参与,覆盖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竞争异常激烈。
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大赛,成立了专门的竞赛组织小组,由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朱锐担任竞赛负责人。同时,还设立了竞赛办公室,负责竞赛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赛前指导老师都能积极参与竞赛领导小组的工作,为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校参赛学子在此次大赛的多个赛道奋勇拼搏,成绩斐然。在“算法应用赛”的无人车无人车任务挑战赛和无人车视觉巡航赛中,程梦洁、毕凡、杨萌含(指导教师王振、张善文)团队凭借出色发挥,斩获国家级一等奖,何杰、李轩霖、魏锦翔(指导教师徐聪、张善文),赵睿涵、陈柔君、何杰(指导教师徐聪、王振)两个团队分别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他们在无人车视觉巡航赛和无人车任务挑战赛中各展所长,凭借精妙的视觉算法实现精准巡航,在任务执行环节高效完成指令,尽显编程与团队协作功底,彰显我校学子在无人车应用领域的深厚钻研成果。
在“算法创新赛”赛道,王钧岩、祝友文、许仁豪(指导教师王育虔、袁宝玺)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新工科”,深挖行业需求痛点,以创新算法方案突破技术难点,荣获国家级二等奖;高玉洁、陈嘉潞、王仙云团队(指导教师袁宝玺、李鸿艳)围绕“人工智能+新农科”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场景,凭借独特创新思维收获国家级二等奖,展现跨学科融合创新风采,凸显我校在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省级奖项方面,我校亦是收获颇丰。多个团队发挥稳定,在“人工智能+新工科”“人工智能+新医科”“人工智能+新农科”以及无人车无人车任务挑战赛和无人车视觉巡航赛中累计荣获6项省级二等奖,他们深入钻研各领域应用,反复打磨算法细节,在省级赛事舞台绽放光芒,这六个团队分别是:王钧岩、祝友文、许仁豪团队(指导教师王育虔、袁宝玺),宋润泽、陶泽祥、宫毅团队(指导教师袁宝玺、朱锐),高玉洁、陈嘉潞、王仙云团队(指导教师袁宝玺、李鸿艳),何杰、李轩霖、魏锦翔团队(指导教师徐聪、张善文),程梦洁、毕凡、杨萌含团队(指导教师王振、张善文),孙智豪、刘墨林、周宸慷团队(邓勤利 张善文)和赵睿涵、陈柔君、何杰团队(徐聪王振)。
此外,我校学子凭借扎实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斩获了6项省级三等奖,进一步扩充我校获奖版图。这6个团队分别是:王文祺、韩官林、廖永森团队(指导教师李盼、褚鹏),许桂儒、朱格瑶、邵子琦团队(王振徐聪),陈柔君、赵睿涵、孙智豪团队(朱锐徐聪),薛橹齐、任美玺团队(指导教师李鸿艳、袁宝玺),马向阳、王乐洋、杨川巍团队(指导教师袁宝玺、李鸿艳),王沙、孙靖钵、王欣愿(指导教师袁宝玺、李鸿艳)。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长期以来对学科竞赛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依托优质教学资源、前沿科研平台,鼓励学子投身“人工智能+X”知识体系实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从实验室的日夜钻研,到赛场上的沉着应对,指导教师悉心点拨,团队成员并肩作战,我校学子一步一个脚印,在这场全球精英汇聚的大赛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的荣耀印记,未来也将激励更多同学投身人工智能创新浪潮,续写辉煌篇章。
下面是同学们的经验分享:
(1)程梦洁、毕凡、杨萌含团队,国家级一等奖
团队竞赛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更是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在竞赛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团队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我们可以互补不足,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潜力。团队竞赛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我学会了如何保持积极的态度,鼓励团队成员共同面对困难。通过准备备用计划和灵活应对,我们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尽管竞赛压力很大,但我学会了享受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庆祝每一个小成就,这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士气。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专长。我们学会了尊重每个人的多样性,并利用这些差异来增强团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钧岩、祝友文、许仁豪团队,国家级二等奖:在此次比赛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的紧密联系。这次比赛让我深入探索了深度学习模型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与优化,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训练再到结果优化,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也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育虔和袁宝玺,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与指导。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强化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抗压能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深化自己的研究,力求在深度学习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工业智能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高玉洁、陈嘉潞、王仙云团队,国家级二等奖
我们的项目“红枣品质智能分级器”能够获奖,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我们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的认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挑战,但团队始终坚持创新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最终开发出了这款能够高效、准确地对红枣进行分级的智能设备。它不仅提高了红枣加工的效率,也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贡献了力量。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支持与帮助。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价值。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
(4)何杰、李轩霖、魏锦翔团队,国家级二等奖
在这次比赛对我们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且充满挑战的经历。比赛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难题与挑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家一起在实验室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到了赛场上竞争从队伍与队伍的竞争转变到了学校与学校的竞争。我们在与其他学校的队伍的讨论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奇想法。展望未来,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相信,在人工智能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里,只要我们保持热爱、坚持探索,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5)赵睿涵、陈柔君、何杰团队,国家级三等奖
在最终比赛的准备阶段,我们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调试实验,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激动。我们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准备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团队的力量让我深刻体会到,1+1>2的团队协作效应。尽管比赛竞争激烈,但我更注重享受这个过程。每一次的讨论,每一次的展示,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更加珍惜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的交流,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这次比赛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深化我的专业知识,提升我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团队成员合作,共同迎接新的挑战。
参与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犹如踏上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科技征途,在这段非凡历程结束后,心中满是沉甸甸的收获与久久不散的感慨。这次比赛极大的深化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协作配合能力也在磨合中显著提升。通过这次人工智能算法大赛,我深刻学习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基于大赛的积累,我将学以致用,继续努力,在知识边界不断试探、融合,挖掘无限可能。
(6)孙智豪、刘墨林、周宸慷团队,省级二等奖
获得省级二等奖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肯定。在准备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工作和团队合作,每一个成员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智慧。我们不断讨论、实验和改进我们的项目,以确保我们的解决方案既创新又实用。这个奖项证明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也激励我们继续追求卓越。
这次经历也教会了我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和协作,以及如何将不同的观点和技能结合起来,创造出超越个人能力的成果。二等奖的荣誉不仅属于我们团队,也属于所有支持和鼓励我们的人。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进,将这次成功作为未来挑战的跳板。
(7)王文祺、韩官林、廖永森团队,省级三等奖
今天,我们团队能获得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与自豪!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们的智慧引领和无私奉献,为我们团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支持与鼓励。没有你们的悉心指导,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然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位团队成员。我们一同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拼搏,一同面对过挑战与困难。是大家的齐心协力,让我们的团队像一家人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获得这份奖项,对我们团队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我们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但不会止步于此。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8)许桂儒、朱格瑶、邵子琦团队,省级三等奖
在人工智能算法精英机器人任务挑战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回顾整个比赛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面对复杂的算法挑战和机器人设计任务,我们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我们之间的默契和协作,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此外,这次比赛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持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人工智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技术和理论层出不穷。在比赛中,我们不断学习最新的算法,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探索精神是我们能够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9)陈柔君、赵睿涵、孙智豪团队,省级三等奖
参与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犹如踏上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科技征途,在这段非凡历程结束后,心中满是沉甸甸的收获与久久不散的感慨。这次比赛极大的深化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协作配合能力也在磨合中显著提升。通过这次人工智能算法大赛,我们深刻学习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基于大赛的积累,我们将学以致用,继续努力,在知识边界不断试探、融合,挖掘无限可能。
(10)薛橹齐、任美玺团队,省级三等奖
在这次精英赛中,我收获了太多宝贵的经验。比赛的过程如同一场激烈的战斗,它充满了挑战与未知。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着我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知识。在紧张的赛程中,我深刻地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分析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明白了时间管理和高效思考的重要性。
同时,比赛中的压力如影随形,但正是这种压力,让我学会了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镇定。每一次面对难题时的心跳加速,都在促使我不断地深呼吸,集中精力去攻克它,这是一种对心理素质的极大锻炼。
这次比赛也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些被忽视的知识短板,在比赛中暴露无遗。但这并不是坏事,反而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学习和进步的方向,坚定了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决心。
我深信,这次比赛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将激励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11)马向阳、王乐洋、杨川巍团队,省级三等奖
马向阳:这次获奖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我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一种鼓励。在比赛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广阔前景,也认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潜力和不足。
回顾备赛的日子,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学会了坚持、提升了能力。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团队,他们给予了我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也感谢一路陪伴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的鼓励让我在疲惫时依然充满斗志。
杨川巍:回望赛事全程,我深切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独特魅力及其中所蕴含的挑战。从选课题、策划方案,到编程实践、调试改进,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汲取了众多前沿AI技术的精华,更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我亦需向我的导师及团队成员表达感激之情。是你们的耐心指导与无私支持,使我得以在竞赛中不断超越自我,赢得出色表现。我们共克时艰、携手解题,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亦将成为我未来学术与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资产。
王乐洋:在准备这次竞赛的过程中,我们与来自各地的优秀团队进行了激烈的角逐。通过交流与学习,我们收获颇丰,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算法创新与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这次获奖,既是对我们已有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努力的鞭策。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医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王沙、孙靖钵、王欣愿团队,省级三等奖
回顾参赛的历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不易。从最初的构思,到算法的反复调优,再到最终解决方案的提交,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我们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与汗水。我们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问题,是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是自我极限的一次次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灵感,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团队之间如何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面对挑战。这份荣誉是团队精神的胜利,是对我们不懈追求卓越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