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400-029-2339 029-85628035 / 85628068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芯”动破圈、“嵌”启顶流---电子信息学院在大赛中大放异彩

发布时间:2024-08-14 浏览量: 作者:

2024年8月13日,由中国电子学会指导、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主办,东南大学和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协办的第七届(2024)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全国总决赛于南京圆满落幕。

在本次大赛中,电子信息学院成绩斐然。成功斩获2 项国家二等奖、2 项西北赛区一等奖、2 项西北赛区二等奖以及 4 项西北赛区三等奖。其中,李悦悦、许晨凡、张海洋的参赛作品《鱼缸智造家》与杨凯、李望熙、王一名的参赛作品《鱼菜共生智能调控系统》双双荣获国家二等奖。

第七届(2024)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吸引了 552 所院校、7297 支队伍,20041 名学生踊跃参赛。该大赛旨在提升全国高校学生在嵌入式芯片及系统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领域的自主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培育具有创新思维、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活跃校园创新创业学术氛围,推进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共建。

在整个大赛周期内,电子信息学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多次组织研讨会议,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从精心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到诚邀专家开展培训,领导们精心筹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学生参赛营造了优良条件。

学生们也展现出非凡的努力与热情。他们舍弃课余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比赛的准备工作中。面对复杂的赛题和激烈的竞争,他们毫不畏惧,反复研讨优化方案,持续进行实验和调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但提升了专业技能,还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次获奖,既是对学生们不懈努力的充分肯定,也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其一,将激励更多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院整体的学术氛围和创新能力;其二,有助于加强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就业机遇。相信在这般良好态势下,电子信息学院在未来的各类竞赛中定能再创佳绩。

心得体会

指导教师:杨建业

自动化教研室教师杨建业:这几个月学生都非常辛苦,晚上我去工程舫,看到他们都在加班加点,画电路板、焊芯片、写程序、3D打印系统部件等,让我很受感动!我也经常给他们讲,获不获奖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备赛参赛的这个过程!我觉得学生收获肯定很大,我也收获很大,他们为学弟学妹们做了个好榜样,也将是今后我在课堂上宣传的典型,我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嵌入式竞赛中来!

指导教师:党宏涛

机器人工程教研室教师党宏涛:落实学校“三个”一切办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指导老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比赛中,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陪伴与协助者,同时在整个比赛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的上进心也是我们老师教学相长的巨大动力。今年的成绩给了我们信心与鼓舞,未来我们将会指导学生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赛成员:李悦悦

自动化2101班学生李悦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这条探索嵌入式技术深度的征途上,我们团队每一步的坚实足迹,都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和丰富资源,更离不开指导老师们无私的智慧传授和悉心指导。正是这些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嵌入式大赛中荣获佳绩,我们深信,在不断的积累与追求中,我们将在嵌入式领域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再次向学校和支持我们的老师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我们将不负重托,砥砺前行。

参赛成员:李望熙

电子信息工程2101班学生李望熙:此次竞赛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深度探索之旅,更是一场心智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锤炼,在两个月的备赛当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共同面对困难,我们经常在深夜还在备赛讨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队友的辛勤付出,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响应学校“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人才培养方针,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赛成员:杨凯

机器人工程2101班杨凯:通过暑假以来的备赛和最终的评审,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深刻领悟到了学校“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方针内涵,有许多体会和收获,一是交流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老师指导和队友分工协作,便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逐渐成长,在备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稚嫩到熟练,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自己,三是要自信大方,不放弃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敢于展示自己,不言失败,敢于尝试。这些收获和体会使我受益匪浅,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突破自我,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嵌入式工程师而不懈奋斗。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Copyright © 2020 Xi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2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