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喜获省级金奖2项、银奖6项、铜奖5项,获奖总数再创历史新高。
陕西赛区省级复赛获奖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赛道 |
奖项 |
1 |
真智卓检国内首创360度全景航空液压阀内窥镜 |
雷泽灏、任少伟、杨佳彤、原怡冰、李家乐、王杨、杨萌含、王晶、杨阳、丁睿、解聪颖、胡芳草、蔡明钧、赵怡凡、宋明洁 |
刘哲、任义烽、邓勤利、姜杰 |
主赛道 |
金奖 |
2 |
大视场高分辨率晶圆表面缺陷检测成像技术引领者 |
于伯璇、邓武宾、王亚楠、陈华灏、李秋霖、张琦悦、王钟瑶、祁子怡、韩隽滢、卫元驰、花浩轩、李争光、张佳俊、李锐博、王静宁 |
刘哲、任义烽、马亚红、肖飒 |
主赛道 |
金奖 |
3 |
中秦煤化——煤焦油稠环芳烃归一化提炼领航者 |
谢满奇、周小钰、付娇娇、李嘉琪、同亚茹、范莹辉、姚欣格、马敏轩、鲁宇腾、牛麟凯、白成龙、钱肖、李璐彤 |
么秋香、葛媛、田少鹏、霍小平、何烨明 |
主赛道 |
银奖 |
4 |
光致科技——新型液晶材料创新研发与产业化 |
樊龙、赵云、张佳乐、胡小小、陈瑞、宋艺伟、杨富坤、高震宇、蔡昊甫、赵佳轩、呼兴宇 |
姚瑞娟、赵玉真、贺泽民、张慧敏、张东霞、陈明淑、邓勤利 |
主赛道 |
银奖 |
5 |
光电协控——多目标识别及跟踪技术引领者 |
赵少杰、李雅晨、庞欣杰、杨桂茹、刘展兵、代思哲、赵瑞、张俊杰 |
王娟、杨建业、党宏涛、刘福华、徐雅琪、郑小海 |
主赛道 |
银奖 |
6 |
黑金科技——煤焦油模块化绿色分离技术提供商 |
葛英凯、崔森鑫、谢满奇、许晓庆、杨志凡、王林飞、黄鑫宇、邢欢、高宇杰、张忠波、赵楠、曲悦靖、余彤 |
么秋香、张永明、王登武、张翠红、马皓 |
主赛道 |
银奖 |
7 |
显示用钙钛矿量子点技术工艺优化及应用 |
张瑞寅、娄洺嵩、李超年、陈文艺、朱盛滔、孙一田、郎婷婷、曾俊涛、陈超峰 |
段文远、赵玉真、贺泽民、马成、张慧敏、高建静、李鹏 |
主赛道 |
银奖 |
8 |
重装焊王 |
李博、毛东宸、田帅、李怡达、柴勇、杨媛、张浩、邢吉昌 |
孔令云 |
主赛道 |
银奖 |
9 |
煤炭综采装备导航系统国产化引领者 |
田晨、王炳励、景硕祚、赵翼飞、郭诗婧、赵翼飞、张琼文、赵瑞、赵自依、杨培溶、代思哲 |
党宏涛、杨建业、谢阳光、乔玉坤、钟麟、赵阳 |
主赛道 |
铜奖 |
10 |
VAS防窥显示技术领跑者 |
历亚星、邓子俊、符泽鹏、赵云、王紫、陈劭铨、秦嘉潞、付锦阳、冯博文、贺凯旋、刘婧瑶 |
贺泽民、赵玉真、高建静、宋文琦、郭准、赵阳、马成、陈明淑 |
主赛道 |
铜奖 |
11 |
超声无损智能检测技术研发 |
李晓倩、刘家杉、任志文、李蕊翔、华奕铭、唐谦 |
张善文、黄磊、王旭启、徐聪 |
主赛道 |
铜奖 |
12 |
智保果园卫士-全自主林间导航履带式无人车 |
万福涛、戚俊杰、王火星、管艳、张润豪、杨兵、伍海洋、郝晓峰、韩鹏辉、余佳庆、李成创、王炳励、景硕祚、田晨、秦嘉豪 |
王震、陈明淑、王洋、徐雅琪、陈瑶、尹睿、李立、田怀谷 |
主赛道 |
铜奖 |
13 |
“光福家”-新能源产业的助推器 |
白朦梦、谢函霏、张艺博、曹九霄、石国豪、丁自立、竹杭杰、王杰、屈鹏程 |
王锋、郭建新、朱锐、王利平、邓勤利、袁宝玺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铜奖 |
金奖团队(部分成员)
成绩来之不易,也绝非偶然,是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必然结果。学校高度重视重视大赛组织工作,从顶层设计、宣传动员、政策奖励、路演指导等方面整合优质资源,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保障。电子信息学院依托多个省市级科研平台,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统领,协同发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物理与光电技术等多学科融合优势,充分利用学院承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课题,鼓励师生开展跨学科、前沿性科学研究,挖掘具有独创性的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学院统筹专项经费,对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项目进行孵化培育。项目组师生携手共克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积极参加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专题训练营,认真听取校内外专家关于竞赛内涵、赛道解读、项目背景、痛点难点、核心技术、竞品分析、发展规划、答辩技巧、展示优化等方面的辅导,夜以继日地对项目内容进行精雕细刻,全力以赴备战比赛,为再创佳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雷泽灏路演汇报
于伯璇路演汇报
本届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反映了电子信息学院构建的“建设科研平台,聚集卓越师资,开展项目研究,实施人才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初步成效。未来,学院将秉承学校“匠心精神+艺术素养”的办学特色,始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院发展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完善“项目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形成创新创业项目持续孵化的长效机制,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将继续落实各项创新创业教育举措,以双创竞赛和项目为驱动,引领更多学生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催生更多的创新创业成果,力争成为各高校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典范。